经过二十年的离别,苏回到埃及,去见她早已疏远的母亲。母亲菲露兹是一个迷人又古怪的贵族。在从开罗回到亚历山大港的意外之旅中,苏和她的亲人重新取得联系,并直面了令人震惊和痛苦的往事。她将与过去和解,并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成为一名强大的女性。[展开剧情]
在线观看
倒序演员表
芬妮·阿尔丹
娜丁·拉巴基
哈尼·阿德尔
影片评论
相关影片
影评
痛苦的本身永远是痛苦,直到生命结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以为是俗套的和解剧情,但释怀的方式却让我眼前一亮。
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在探讨和描述埃及等阿拉伯地区女性婚姻及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以及在老一辈旧制度思想下主仆之间没有尊严的现实问题,那后面高潮部分则注入了导演独特的观点和巧思。
作品本身中对幻境的处理方式很独特,不再是传统的淡去背景音和人物,突出主要角色放大画面镜头等这些套路,而是选择幻境与现实共存,所有的声音人物均保留,这样的拍摄手法,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女主思想意识不具有割裂感,女主的思想和状态就是一条线的混沌状态,且时刻都是。
可以通过影片中导演如何在细节处理上论证母亲的形象得到母亲是一个具有自由灵魂及打破旧俗精神的灵动女性,亦或是说,曾是。母亲年轻时最喜欢的那辆粉丝敞篷跑车、唯有母亲的车上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坠饰、唯一挚爱且真爱的“船长”,以及船长为母亲画的全身绿色肖像,这让我想到了“马蒂斯”特有的用色大胆的风格,而其象征着打破旧规不断创造全新艺术风格的精神。
这同一直以来女主的幻境和他人的旁白中所营造的母亲刻薄死板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这也加强了在沙漠情绪大爆发的高潮戏时,母亲道出自己的过往和无奈时的反转力度。或许在那个时代下,母亲需要更大的勇气和为自己而活的“自私”的信念,才足以像女主一般逃离这个一成不变压抑的家族。可今非昔比,这个描述出在时代变革下,女性越来越勇敢的去追寻自己和自由。
最最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导演在最后女主赶到家中时刚好错过了母亲的最后一刻后,一系列女主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
在沙漠中完成理解。
在沙漠争吵的高潮部分时,导演没有俗套的选择让女主去因为理解,所以释怀,最后原谅。而是在争吵中选择:“我原谅你了,但是我不再爱你了”,这一切都是在女主的幻境中进行的,所以女主一直以来清楚也明白母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像那一桌家族中的女性一样“像个疯子”,也明白母亲伤害自己的缘由是什么,但是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母亲要将自己的痛苦化为伤害自己的亲生女儿,尽管母亲是爱她的,但对她的伤害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在我看来,看似说原谅你了,但实则是最坚决的不原谅,因为你被我永远的抛出了内心。
在葬礼后完成了告别。
在女主风尘仆仆的赶回家中发现还是错过了母亲的最后一刻,在这场戏里直到最后,女主不仅没有情绪的大爆发或失声痛哭,我甚至觉得连潸然泪下都没有,但能看到她的痛苦的,是悲伤的,是无奈的绝望。女主只是握着母亲瘦小的手,选择维护着母亲最美好的形象而不去拉开白幕,看了看在画中“绿色”而自由的母亲,翻着母亲在日记上记录着她每一次的生日,最后伴着幻境中的男孩,在客厅中起舞。
这样的处理方式瞬间让我感到意外,抛开这打破了我脑海里的固有概念,更是将回到家乡送别母亲这件事情的情绪感觉平淡化了。映后我非常幸运的能同导演交流并了解到:导演刻意将后来女主的情绪平淡收敛化,是为了突出这就是一个在回家告别母亲这个动机的驱使下,在回忆中理解和怀念母亲的故事。而她要做的,就是像任何人一样,去打理琐碎。
释怀不代表着原谅。
有些伤害,他的本身就是伤害,时间治愈的是你对这件事难受的感觉,而不是改变了你对这件事不可原谅的态度。
最后私心想表述的一点,是最打动我的部分,那就是女主在沙漠中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哭着说:“别走妈妈,别走”。
我一直认为,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为纯洁而伟大的爱,他们无条件信任着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人,爱着他们,依赖他们,而带他们来的人我相信定时有爱的,可又有多少的爱中参杂着传宗接代的思想和稳固地位的目的呢?女主的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不论多大,不论多久,孩子对母亲的爱,依旧同母亲对孩子那般,如此的牢固而深沉。
总是,这是一部看似平淡无奇但令我思考深刻的作品。
没有墨守成规的原谅与释怀,而是“痛苦的本身永远是痛苦,直到一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