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SergiLópez带着儿子深入摩洛哥南部山区,闯入一场锐舞派对寻找数月前在此类永不停歇的迷幻狂欢中失踪的女儿兼妹妹Mar。置身于电子音乐轰鸣与陌生而原始的自由氛围中,他们不断向人递出Mar的照片。希望日渐渺茫,却仍追随一群锐舞者奔赴沙漠中的终极派对。当父子俩深入灼热荒原,这场追寻之旅终将迫使他们直面自身的局限。[展开剧情]
在线观看
倒序演员表

塞尔希·洛佩斯
影片评论
相关影片
影评
沙漠中的灵魂苦旅与影像狂想
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上,《接近终点》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成为主竞赛单元中备受瞩目的焦点,最终斩获评审团奖。这部由奥利维尔·拉克谢执导的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震撼的视听表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以忘怀的电影体验。 影片灵感源自伊斯兰传统中分隔地狱与天堂的绥拉特桥,讲述了一位父亲路易斯在女儿玛丽娜于摩洛哥狂欢派对失踪后,与儿子踏上寻找之旅的故事。随着旅程的推进,他们与一群格格不入的人相遇,翻越阿特拉斯山脉的行程逐渐演变成一场成长的精神苦旅 。影片伊始,就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世界。在西班牙与摩洛哥实地取景拍摄,那广袤无垠、狂野生长的沙漠,炽热的阳光、漫天的黄沙,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成为影片中一股强大的力量,时刻考验着主角们的意志。父亲与儿子在这片荒芜之地的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仿佛是人类在命运长河中挣扎的缩影 。 从叙事手法来看,奥利维尔·拉克谢延续了他冥思与灵性的创作风格,采用极简主义叙事。影片中对话稀疏,更多的是通过光线流转、肢体语言与凝固的时空来传达情感与思想。这种叙事方式,给予观众充足的思考空间,让我们得以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例如,在父子俩寻找女儿的过程中,他们与不同的人相遇,这些人的言行举止、生活状态,都没有过多的言语解释,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背后的故事与情感,仿佛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伤痛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 在人物塑造方面,主角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或完美形象。父亲路易斯坚韧却也迷茫,儿子在旅程中逐渐成长,他们在面对未知与困境时的恐惧、挣扎,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他们遇到的那群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更是各具特色,有执着于自我信仰的,有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性群像 。 《接近终点》最为人称道的,当属其卓越的视听呈现。16毫米胶片特有的颗粒质感,赋予了画面一种粗糙而真实的美感,仿佛岁月的痕迹都被铭刻在每一帧之中。光线的运用堪称一绝,强烈的光线对比,勾勒出人物的轮廓,也凸显出沙漠的荒凉与神秘。在场景设计上,影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融合。例如,当主角们在沙漠中遭遇风暴时,那遮天蔽日的风沙,不仅是自然的威胁,更象征着他们内心的恐惧与迷茫;而当他们看到沙漠中罕见的绿洲时,那一抹绿色带来的希望与生机,也让观众感同身受 。 音乐在影片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非洲大地狂躁且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与影片的画面完美契合。在迷幻派对场景中,音乐的节奏与光影的闪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而在主角们面对困境时,音乐的低沉与压抑,又进一步强化了紧张的气氛 。 然而,这部影片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部分观众认为,影片的叙事过于晦涩难懂,情节的发展缺乏明确的逻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还有人觉得影片中的象征与隐喻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但也正是这些争议,让《接近终点》成为了一部话题之作。它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与表达模式,挑战着观众的观影习惯与思维定式,促使我们去思考电影的边界与可能性 。 《接近终点》是一部极具实验性与创新性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寻找失踪女儿的故事,更是一次对人性、生命、信仰的深度探索。奥利维尔·拉克谢用他独特的电影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让我们在观影结束后,依然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中,久久回味 。
这篇影评有剧透